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| 继续访问电脑版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92|回复: 0

重庆vs成都:两地的工业发展模式大不同,哪个更占优势?

[复制链接]

31

主题

0

回帖

95

积分

注册会员

Rank: 2

积分
95
发表于 2023-8-15 21:18:36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提起重庆和成都,大家都知道它们是西部中心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。但你知道两地在工业布局上有很大不同吗?最近一篇论文对此进行了比较研究,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重庆和成都在工业布局模式上的不同之处,以及各自的优劣势。重庆:区域自主,统筹发展重庆的工业布局可概括为“区域自主协调”模式。市政府并没有对各区工业发展作硬性规划,而是让各区域根据地方实际,自主选择发展的产业。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各区可以发挥区域优势,经济活力强。但由于部分产业会在不同区域重复,不利于形成专业化的产业集群。具体来看,重庆市对各区域工业发展方向基本不作限制,支持各区域根据本地区特色自主选择发展方向。这使得重庆汽车等先进制造业分布十分广泛。如汽车整车企业就分布在江北、渝北、巴南、涪陵、大足等区,零部件企业更是遍布各区域。同样,电子信息制造业也覆盖了沙坪坝、江北、南岸、永川等多个区县。这种布局模式提高了区域经济活力,各区域在争取项目时也形成良性竞争。但由于重点产业分散布局,不利于专业化产业集群的形成。成都:严格分工,注重集群成都实行“集中专业化”的工业布局。每个区域严格定位主导产业,形成“一区一主业”,同一产业主要集中在一个园区。具体来看,成都从2003年就开始推行“一区一主业”战略。如高新区确定发展电子信息业,龙泉驿区发展汽车产业,双流县发展新能源等。这种布局有利于产业集群,但限制了区域自主性。2017年,成都进一步规划建设了66个产业功能区,其中23个为先进制造业园区。这种布局模式强调专业化,形成产业集群效应。但区域经济活力不如重庆,发展方向受限制。这种布局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形成专业化的产业集群,提升产业集聚程度。但也限制了区域的自主性,导致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。结果如何?各有利弊通过比较,我们发现两种模式各有利弊。重庆模式让区域经济活力强,但产业集聚程度较弱。成都模式则强调专业化集群,但区域发展不够均衡。其实,两地结合各自优势,改进缺点,都能取得更好发展。重庆可在部分区域定义主导产业,以形成产业集群;成都可以适度放宽区域发展限制,提高经济活力。无论哪种模式,通过不断完善,西部两大中心城市的工业实力都将持续增强,带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!你觉得两种模式哪个更占优势?欢迎在评论区讨论!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
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